Search

【亙古漆香】漆器價值觀-文化 - 橙新聞

cezhentertainment.blogspot.com

文:林元茂  

我個人經驗,從1975年到1986年這十二年左右的時間裏,到香港拍或買古董是最精彩最合算的。每次去歐洲或從紐澳回台灣,香港是必經之路。我總會多停留三兩天,休息一下,並逛逛古董街,若機緣巧合,還會參加一下小型拍賣會。多多少少也能買到些貨真價實的漆器。

當時國內經濟停滯,據說有許多從內地走私到香港的水貨,從高端到中檔到一般的民藝品都充斥市面上。每到香港,第一件事就是到尖沙咀彌敦道附近吃一碗牛腩麵,吃不夠,再加一碗蝦仁餛飩,準樂飽的。客人笑我說:你怎麼到那種地方去吃? 我總笑一笑告訴他們,那是真真美味呀。街頭上,小巷弄,那些普通港澳百姓吃的,那地道的風味,大館子是做不來的。我喜歡加辣椒,偏偏香港人不太吃辣。我總算學會了一句「唔該俾的辣椒絲」,「謝謝你給我一點辣椒絲」。

這懷念真正夠勁夠味的。

【亙古漆香】漆器價值觀

圖:視覺中國

第二天就是逛古董店的活動。十點準從天星碼頭乘輪渡,過海到香港中環的Hollywood(荷李活道)古董街。此時店家陸陸續續開門,我一家一家的逛去。我沒選特定的店家,只管看哪一家有好的老漆器件。一早開市,店家總討吉利,只要客人出價還有利頭,一般都會成交。所以我經常買得到較市價便宜的東西。

有一次我看到一座六扇的紫檀雕漆百寶嵌(玉石、象牙、珊瑚、琺瑯、鎏金及瑪瑙雕件加上背面金漆彩繪)屏風,是清前三朝,揚州周製的300年左右的古董。店家要價420萬港幣。我左看右看,東摸西摸,蘑菇了半天,最後以320萬成交,包運裝到台灣基隆港。

市面上當時充滿了北京來的明清兩朝的老漆具。果盒最多,不知道怎麼收來的。其次,多寶格帶珍玩,宋或漢的耳杯、盤、碗、酒尊、酒具、扁壺。琳琅滿目。價錢多是從上千港幣到一兩萬之間。不看年代,只看品相和繪彩的好壞。多的是,任你去挑。我買了許多耳杯,有方耳的,有新月耳的,有木胎的,有夾紵胎的。價錢約在五百到一千港幣間。貨太多了,就像賣古銅錢丟在地上一堆任選似的,一買就是好幾十個。去年我在台灣,看到一家店賣一個戰國時代的木胎方耳杯,一個要價七十萬台幣。才卅年頭,甚麼都漲價了,可能是貨少了,增值了,可能跟通貨膨脹也有些關係。

大約在1985年,我在香港看上了一把古琴,花了廿五萬港元買下來。店家說是西漢的東西,品相完美。琴面上畫了一隻朱雀,昂首前行,尾羽高舉,神釆飛揚,畫工極其纖細流暢。大約十年前,台灣曾有一古董商,拍賣了一把唐代古琴,標價超過六千萬港元。我一向只管收藏,這漲價好像跟我沒有關係。最近,無意中經過台北一家古董店,櫃子裏擺放一個約廿公分高的漢代酒壺,問了價,說要四十萬台幣。雖然便宜,我卻沒有多駐足。

【亙古漆香】漆器價值觀

圖:視覺中國

在古董界,漆器是比較冷門的。很多人以為,漆器雖然華美高貴,但是不好保存,因此望而卻步。其實,漆器不管老、新,從兩千年前的古物到現代的產品,它們都是不變形、不變色,可以永恆如新的。不過,漆器表面堅硬,怕刮傷。它們的特性是防水,防熱,防凍,防霉,防化學變化。需要注意的是,有缺口的漆器不能長時間泡在水中;漆器可防熱,但不能遇明火燒炙,不宜在烈日下長時間曝曬等等。一般來說,它的用料取材,最少經過五年的自然乾燥。漆器可以用軟細的布擦拭,也可以用手輕輕摩挲,表面會越發光亮。在保養的時候,可以用baby oil(嬰兒油)上薄薄的一層油。不要說十年,哪怕百年千年,它們都不會損壞。不是極端的溫差或濕度變化,家裏可隨便擺放,絕對沒有問題。這是漆器獨特的秉賦風韻。

朋友說現在在香港市面上已很少看到賣老漆器藝品的。我在舊金山灣區也不復見到古董漆器。這十幾年來,市場上恐怕沒有多少存遺的老東西。在日本,要買一件精美的現代蒔繪漆器,不論是花器、食具或雜項,價錢都要幾十萬日幣。原因是好的器物,從木料乾燥後,反覆髹漆加工、彩繪,總工時最少要一年以上。工藝費時,而且更要求好的畫藝。老一輩的工藝師凋零了,新一代的工匠培養不易。時間不等人了,這門藝術恐怕正在不斷的萎縮消失中。實良可惜!

在國內古董界,甚至國外華人圈,潘家園古玩市場之名家喻戶曉。任何人到北京,總是要來這市場淘寶巡禮。在這裏你可以買到仿古家具、文房四寶、古籍字畫、瑪瑙玉器、中外錢幣、瓷器、銅器、漆器,民藝品。從改革開放以來,這裏就成為全國最知名紅火的文化市場。許多朋友都來過,的確有機會買到好東西,心裏開心。若談到買所謂的古董,則未必,絕大機會都會買到做舊的東西。地攤上能夠買到的真貨,早在電視上開始出現鑒寶節目,全民瘋搶,收藏、淘寶,給買光了。

【亙古漆香】漆器價值觀

圖:視覺中國

近年來,做舊作假的東西,應運而生。開價和古董店的老貨一樣,漫天要價,但客人也可以就地還價。至於東西真假,只能憑眼力。能不能買到好東西,則要看運氣。單說漆器,一件清中期的雕漆剔紅筆筒,約要花到兩萬人民幣。一個剔紅盤,直徑廿來公分的,要價約四萬。一個漢代的湯勺子,開價五千。耳杯最多見,從三千到六千不等。若是擺賣較大件(廿公分以上的)戰國或漢朝彩繪漆器,朋友曾花到三五萬,這算是便宜的了。總之,在全國各地文化市場上,都可能買到漂亮的東西,只是高仿的物品很多。大家不妨以隨緣的心態試試運氣。

我也去過青島的文化市場,也去了上海豫園的藏寶樓。擺攤的人多是一些固定販子,擺賣的東西都是鄉下收來的,說不定甚麼時候你就可以淘到寶。至於價錢,若你心中沒數,不妨從一半砍起。假如你買到了一件古漆器,恭喜,那是亙古漆香的藝術品。

——————

上文節選並改編自《亙古漆香》

【亙古漆香】漆器價值觀

《亙古漆香》

作者:林元茂、馬彪

出版社:中華書局

出版時間:2018年4月

(點擊書封,了解詳情)

【亙古漆香】漆器價值觀

責編:Zero Cheung

Let's block ads! (Why?)




August 06, 2020 at 01:11PM
https://ift.tt/30BTvdv

【亙古漆香】漆器價值觀-文化 - 橙新聞

https://ift.tt/3fGVH89


Bagikan Berita Ini

0 Response to "【亙古漆香】漆器價值觀-文化 - 橙新聞"

Post a Comment

Powered by Blogge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