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arch

天刑即是福 - 明周文化

cezhentertainment.blogspot.com

圖片由作者提供

在壞時代,其中一個最令人困擾的問題是:為什麼好人義人都沒有好下場,壞人惡人卻橫行無忌,耀武揚威,甚至加官進爵?哪怕是在好時代,行惡也普遍比行善更容易得到人間的福樂。(所謂惡不必是殺人放火、姦淫虜掠,也可以見諸種種合法的欺詐、利用、壓迫和剝削。)要求善行和美德得到報酬,惡行敗德得到懲罰,從來都是人之常情,但卻似乎極少成為現實。有人因而歸咎於命運,或者人世間根本上的不公平,以至於灰心喪志,覺得生無可戀,成為了厭世者。

早前在這個欄裏談過,新儒家學者唐君毅和牟宗三親歷去國流離之苦,見證中華文化的淪亡,遂從儒家義理中尋求安身立命的理據。他們通過「義命」和「福命」的區分,解釋為何仁人義士不必在現實生命中有所成就,甚至往往要經歷挫折和失敗,但卻依然以面對逆境為命之所成和義之所在。成德行義,「求之在我者也」,是自己應做和能做的事情。相反,功業之成敗和善行的回報,則是「求無益於得,求在外者也」,並不是個人能夠掌握的。結論似乎是,我們只要盡好應然的責任,對實然的結果卻不要有任何期望。這種只管耕耘,不問收穫的情操的確是很高的,但卻似乎有點違反常情。

牟宗三先生在人生的最後寫出了學術生涯的壓卷之作《圓善論》,要解決的就是德福一致的問題。從哲學的角度,對德福一致的要求不是出於人之常情,而是義理的必須。假若德並不一定包含福,此德就有缺失和不足,就不是至德或全德。德是屬於自由意志的事,是人自身可以決定的,但福卻仰賴於外在條件及種種因素,既決定於他人也決定於偶然,所以並無絕對的保障。假若成德行善不保證會帶來相應的(對自身和他人的)好結果,成德行善的意義便成疑問,令人覺得不值得追求。問題是,善無善報,惡無惡報的例子比比皆是,我們如何說服自己德必有福?(福除了是個人的福,也包含造福他人/社會的福。)

「圓善」這個詞譯自康德的Summum Bonum,字面意思是「最高的善」,或「至善」。但牟宗三認為譯為「圓善」更為貼切,因為從佛教判教的角度看,「圓教」為教義至圓滿和融通的體現,而「圓」亦包含中國智慧中「圓頓」的智悟的意思。依康德的原意,「最高的善」是道德和理性的終極追求,而當中必包含幸福(happiness)。只追求德而不惜受苦,固然高尚,但德福一致而相稱,才能算是至高的善。在古典哲學中,伊比鳩魯主張追求幸福自然會產生德性的心靈,而斯多葛派則認為,追求德性結果必會帶來幸福。兩者形成康德所說的實踐理性的背反。前者被否定為絕不可能,而後者極其量只能證明,德與福之間存在某種偶然的關係,而不是必然的關係。

康德認為真正的圓善必須是德福一致的,但要從實踐理性推至德福一致的結論,需要作兩個設準。一是靈魂不滅,二是上帝的存在。由於人無法在有限的生命中達至圓善,而只能盡力逐步接近之,所以必須有一無限延續的生命的假設,才能令圓善得以成立。而上帝的存在,則是保障追求圓善(德)者能得到相應的幸福的回報,因為上帝是不受物質條件限制的至善至公正的超越體。不過,對於必須設定上帝存在以保證圓善和德福一致,牟宗三是不同意的。他認為上帝的設定不是實踐理性的必然,而是情識的決定,跟康德主張的人具有自由意志相衝突,也剝奪了自律道德的自足性。他尤其不滿康德認為人不具備智的直覺,而把智的直覺獨分派給上帝。

牟宗三先生的圓善論,建基於中國傳統儒釋道三家的思想,但在會通融合方面極富獨創性。要在這裏作簡略的介紹,恐怕只能觸及皮毛中的皮毛,且也實在是不自量力。要了解牟先生的圓善論,必須順着他的整個思想歷程從頭看下來,先是論道家思想的《才性與玄理》,再而是論儒家思想的《心體與性體》和《從陸象山到劉蕺山》,然後是論佛家思想的《佛性與般若》,再旁及論康德思想的《現象與物自身》,最後才到達大總結《圓善論》。牟先生用了數百萬言加以論析的精深思想,顯然不是三言兩語可以交代的了。

那我在這裏引出這個話題又是為什麼呢?我只是在追溯牟先生的治學進程中,感受到他不但是在作客觀的思想論述,也同時是在主觀地為自己建構一套應對當前時世的義理。在一個大道不行,文化陷落,政治黑暗的時世裏,一個有志於守護傳統文化,會通中西學術的學者,究竟能夠如何安身立命,是牟先生一生不斷鑽研的課題。他看似躲在學術的象牙塔內,並沒有投身救世的行動,但事實上卻一直鍥而不捨地對自己的信念進行踐履。

雖然說牟先生的畢生學術無法在此總結,但有一段話卻值得在這裏引述:「儘管聖人亦奉天時,聖人亦有死,然不管怎樣死,怎樣奉天時,一切天時之變,生死之化,盡皆是其迹用。縱使一切迹用,自外觀之,是天刑,然天刑即是福,蓋迹而能冥迹本圓融故。天刑即是福,則無『命』義。一切迹用盡皆是隨心轉之如如之天定,故迹用即是福。縱或此如如之天定自外部觀之仍可說是『命』之事,然迹用既隨心轉,則事之為事雖或可說固自若,而其意義全不同,故實亦可說為無所謂命也。此即是命之被超化。」

能以一生的思力和感懷達至這樣的結論,真可謂圓善矣。

Let's block ads! (Why?)




July 30, 2020 at 03:02AM
https://ift.tt/3hPK2VC

天刑即是福 - 明周文化

https://ift.tt/3fGVH89


Bagikan Berita Ini

0 Response to "天刑即是福 - 明周文化"

Post a Comment

Powered by Blogger.